内容摘要:嶽飛出生在北宋末年,那時候,北方女真族創建的金國十分壯大,他們滅掉遼國後,又持續南下進攻宋朝。事先宋朝的天子宋徽宗和宋欽宗既軟弱又昏庸,他們一天到晚隻顧自己燈紅酒綠地享樂,根本不管國家的命運和老百姓的

嶽飛出生在北宋末年,那時候,北方女真族創建的金國十分壯大,他們滅掉遼國後,又持續南下進攻宋朝。事先宋朝的天子宋徽宗和宋欽宗既軟弱又昏庸,他們一天到晚隻顧自己燈紅酒綠地享樂,根本不管國家的命運和老百姓的痛苦。公元 1126 年,金兵出動兩路大軍,包圍了北宋的國都汴京(現在的開封市),宋欽宗開城投降。金軍把宋朝皇宮裏的財物搶劫一空,押著太上皇宋徽宗和天子宋欽宗回到金國去。金兵退走過後,宋欽宗的弟弟宋高宗在南京(現在的河南商丘市)即位,曆史上把這以後的宋朝稱作南宋。
嶽飛年輕的時候,親眼看到國家日漸衰落,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, 發誓要學好本領,長大以後參加宋軍,收複失地,報效國家。他的母親姚氏很支持兒子的這種雄心壯誌,特意用繡花針在他背上刺了 4 個大字:“精忠報國”。
嶽飛 20 歲那年參了軍。他武藝高強,又有智謀,在同金兵的作戰中立了不少戰功,很快就成為南宋軍隊中一員出色的將領。
公元 1129 年,金國大將兀術(wùzhú)統率大軍進攻南京。宋高宗不敢抵抗,放棄南京,逃到揚州,又逃到臨安(現在的杭州)。金兵一路追擊, 占領了南京和建康(現在的南京)。可是他們在鎮江遭到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堵截。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親自擂鼓助戰,宋軍將士勇氣百倍,把金兵殺得大敗。兀術領著殘兵敗將剛剛退到建康附近的牛頭山,又遭到嶽飛的突然之間之間之間襲擊。原來嶽飛聽說兀術被韓世忠打得大敗,料到金兵撤退時要經過牛頭山,就事先設下埋伏。他命令士兵們都穿上玄色的衣服,等到半夜,一聲呐喊, 突然之間之間之間殺進金兵的營寨。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的金兵,也分不清哪是自家人,哪是宋軍人馬,張皇之中,自相殘殺起來。嶽飛乘勢進攻,把金兵殺得大敗。 兀術不敢在建康停留,帶著殘兵敗將預備渡江北逃,誰知到了長江邊上,嶽家軍早已等在那裏了。這一仗,又殺死了金兵 3000 人。
這一次慘敗,使金國大傷元氣,好幾年不能再向南宋發動進攻。嶽飛利用這段時間,攻占了原來由金國傀儡政權“偽齊”控製的襄陽、郢州、隨州、 唐州、鄧州和信陽郡(在現在湖北、河南兩省境內),預備把這 6 個州當作 根據地,再進一步收複中原。
公元 1136 年,嶽飛從襄陽出發,一舉攻克了河南和陝西的好幾個縣城。他又派人同黃河以北的抗金武裝聯係,預備渡過黃河,收複失地。可是宋高宗隻滿足偏安江南,根本就沒有打算收複失地。嶽家軍孤軍深入,得不到糧草和援軍的接濟,隻好又撤返來。嶽飛十分苦悶,他想到自己已經 30 多歲, 可是驅逐金兵,收複失地的理想還沒有實現,不禁心中感慨萬千,寫出了一 首千古傳誦的《滿江紅》(詞調名稱):
怒發衝冠,憑欄處,瀟瀟雨歇。 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猛烈。 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裏路雲和月。 莫等閑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
靖康恥,猶未雪。 臣子恨,什麽時候滅?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。 壯誌饑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 待從頭,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
公元 1140 年,金國又向南宋王朝大舉進攻。金兀術把嶽飛看作他的主要對手,親自率領最精銳的部隊“鐵浮圖”和“拐子馬”來進攻嶽飛。“鐵浮圖”是兀術的侍衛親兵,選的都是一些身高力大、武藝高強的勇士。他們身上裹著兩層鐵甲,號稱刀槍不入;“拐子馬”是騎兵,也都是一些能征善戰的將士。已往兀術帶領他們打仗,從來沒有打敗過。
嶽飛得到報告,就讓士兵們把刀斧都綁在長杆子上。然後派他的兒子嶽雲第一個出戰。嶽雲兩手提著一對 80 斤重的大鐵錐,領著將士們衝向敵人, 正碰上金兵的“鐵浮圖”和“拐子馬”。嶽家軍手執長刀、長斧先砍馬腿, 馬一受傷,馬上的金兵就從馬背上摔下來,有的摔傷了胳膊,舉不起刀;有的被馬壓住了腿,站不起來,前麵的馬一倒,前麵的馬也被絆倒在地。嶽家軍趁勢刀砍斧剁,把金兵殺得血流漂杵。兀術十分困難才逃回營寨裏。他一邊傷心地哭,一邊說:“我已往打仗,一向是靠‘鐵浮圖’和‘拐子馬’取勝,這一回算是完了。”
兀術不甘心,又調集了 12 萬大軍,在潁昌和嶽家軍大戰一場,結果依然吃了敗仗。嶽飛率領嶽家軍乘勝追擊,一向追到朱仙鎮,離東京隻有 45 裏遠。 兀術見大勢已去,一麵讓部下預備渡過黃河撤退,一麵又聚集了 10 萬人馬, 要和嶽飛做最終一戰。嶽飛派嶽雲、張憲率 500 名敢死隊員闖入金兵大營, 金兵已經被嶽家軍嚇破了膽,10 萬大軍沒有一個敢出來迎戰,都爭先恐後地往回跑,自相轔轢而死的人數也數不清。兀術感歎地說:“撼山易,撼嶽家軍難呀!”
嶽飛打敗了金兵的主力以後,給朝廷上了一道奏折,要求乘勝渡過黃河,收複失地。他對部下說:“這一回我們要一向打到黃龍府(金國中部,現在吉林省農安縣),與諸位痛飲一場。”沒有想到宋高宗卻傳來命令,讓嶽飛撤兵回朝,這是怎麽回事呢?
原來宋高宗隻想保住他的半壁江山,根本不想收複失地。他擔憂嶽飛真的打到中原,把被俘虜的宋欽宗接返來,同他爭奪皇位。他提拔了一個同他一個心眼兒的秦檜做丞相。秦檜本來是北宋的大臣,北宋消亡時,他也當了金兵的俘虜,因為他會看風使舵,有溜須拍馬的本領,巴結上金國的貴族。 之後,金國想讓他當內奸,就把他放返來。宋高宗和秦檜商量過後,以“孤軍深入,不可久留”為借口,一天連下 12 道金牌(由天子直接收回,表示有迫切軍情),命令嶽飛撤兵。
嶽飛接到金牌,又憤怒,又傷心。他長歎一口氣說:“十年之功,毀於一旦。”可是天子的命令他不能不執行。嶽家軍撤退的一路上,老百姓都擠在道邊挽留。他們說:“我們踮著腳尖望著你們的旗幟,側著耳朵去聽你們的馬蹄聲,誰想到你們來了又要回去,難道你們忍心丟掉即將成功的抗金事業嗎?”嶽飛聽了,心裏非常難受,他打算回去再勸說宋高宗持續北伐。他哪裏知道,宋高宗和秦檜早已定下陰險的毒計要陷害他呢。
嶽飛回到臨安以後,秦檜等人就消弭了他的兵權,還說他有野心。嶽飛知道他北伐的心願已經很難實現了,就辭去官職,回家給他母親守墓。秦檜趁著這個時機,拉攏了嶽飛手下一個叫王俊的軍官,讓他誣告嶽飛謀反。之後,他又把嶽飛手下的大將張憲和兒子嶽雲也抓起來,用重刑拷打,逼他們承認嶽飛想作亂。張憲和嶽雲死也不承認。秦檜雖然得不到口供,可是仍然把嶽飛抓起來。他拿著王俊寫的誣告狀紙,惡狠狠地問嶽飛說:“國家有什麽地方對不起你,你為什麽要謀反?”
嶽飛氣得火冒三丈,他憤怒地說:“我忠心報國,從沒有半點私心,你們不要陷害忠臣!”秦檜的嘍囉萬俟■(mò qíxiè)說:“有人控告你想到兵作亂。”
嶽飛唰地一聲撕破上衣,露出背上“精忠報國”四個大字,瞪著眼睛說:“我明天落入你們這幫奸臣手裏,另有什麽話好說,可惜我‘精忠報國’的心願不能實現了。”
嶽飛被誣陷的事兒傳出來以後,許多大臣都為嶽飛鳴不平。韓世忠親自跑去背後質問秦檜:“你說嶽飛謀反,有什麽憑據?”
秦檜瞠目結舌答不上來,半天才說:“嶽飛謀反雖然沒有憑據,但事兒莫須有(也許有)。”
公元 1142 年,嶽飛被殺害在風雲亭中,死時才 39 歲。 嶽飛雖然抱屈去世了,但是他的愛國精神卻在民間廣為流傳。之後,人們把嶽飛的墓遷到杭州西湖西北的棲霞嶺,又在墓邊建了一座嶽飛廟,還用鐵鑄了奏檜、王氏(秦檜的妻子)、張俊和萬俟■4 人的跪像,放在嶽飛墓前。有兩句詩: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鐵無辜鑄侫臣”,說的就是這件事。
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——嶽 飛(南宋)
嶽飛出生在北宋末年,那時候,北方女真族創建的金國十分壯大,他們滅掉遼國後,又持續南下進攻宋朝。事先宋朝的天子宋徽宗和宋欽宗既軟弱又昏庸,他們一天到晚隻顧自己燈紅酒綠地享樂,根本不管國家的命運和老百姓的痛苦。公元 1126 年,金兵出動兩路大軍,包圍了北宋的國都汴京(現在的開封市),宋欽宗開城投降。金軍把宋朝皇宮裏的財物搶劫一空,押著太上皇宋徽宗和天子宋欽宗回到金國去。金兵退走過後,宋欽宗的弟弟宋高宗在南京(現在的河南商丘市)即位,曆史上把這以後的宋朝稱作南宋。
嶽飛年輕的時候,親眼看到國家日漸衰落,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, 發誓要學好本領,長大以後參加宋軍,收複失地,報效國家。他的母親姚氏很支持兒子的這種雄心壯誌,特意用繡花針在他背上刺了 4 個大字:“精忠報國”。
嶽飛 20 歲那年參了軍。他武藝高強,又有智謀,在同金兵的作戰中立了不少戰功,很快就成為南宋軍隊中一員出色的將領。
公元 1129 年,金國大將兀術(wùzhú)統率大軍進攻南京。宋高宗不敢抵抗,放棄南京,逃到揚州,又逃到臨安(現在的杭州)。金兵一路追擊, 占領了南京和建康(現在的南京)。可是他們在鎮江遭到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堵截。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親自擂鼓助戰,宋軍將士勇氣百倍,把金兵殺得大敗。兀術領著殘兵敗將剛剛退到建康附近的牛頭山,又遭到嶽飛的突然之間之間之間襲擊。原來嶽飛聽說兀術被韓世忠打得大敗,料到金兵撤退時要經過牛頭山,就事先設下埋伏。他命令士兵們都穿上玄色的衣服,等到半夜,一聲呐喊, 突然之間之間之間殺進金兵的營寨。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的金兵,也分不清哪是自家人,哪是宋軍人馬,張皇之中,自相殘殺起來。嶽飛乘勢進攻,把金兵殺得大敗。 兀術不敢在建康停留,帶著殘兵敗將預備渡江北逃,誰知到了長江邊上,嶽家軍早已等在那裏了。這一仗,又殺死了金兵 3000 人。
這一次慘敗,使金國大傷元氣,好幾年不能再向南宋發動進攻。嶽飛利用這段時間,攻占了原來由金國傀儡政權“偽齊”控製的襄陽、郢州、隨州、 唐州、鄧州和信陽郡(在現在湖北、河南兩省境內),預備把這 6 個州當作 根據地,再進一步收複中原。
公元 1136 年,嶽飛從襄陽出發,一舉攻克了河南和陝西的好幾個縣城。他又派人同黃河以北的抗金武裝聯係,預備渡過黃河,收複失地。可是宋高宗隻滿足偏安江南,根本就沒有打算收複失地。嶽家軍孤軍深入,得不到糧草和援軍的接濟,隻好又撤返來。嶽飛十分苦悶,他想到自己已經 30 多歲, 可是驅逐金兵,收複失地的理想還沒有實現,不禁心中感慨萬千,寫出了一 首千古傳誦的《滿江紅》(詞調名稱):
怒發衝冠,憑欄處,瀟瀟雨歇。 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猛烈。 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裏路雲和月。 莫等閑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
靖康恥,猶未雪。 臣子恨,什麽時候滅?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。 壯誌饑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 待從頭,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
公元 1140 年,金國又向南宋王朝大舉進攻。金兀術把嶽飛看作他的主要對手,親自率領最精銳的部隊“鐵浮圖”和“拐子馬”來進攻嶽飛。“鐵浮圖”是兀術的侍衛親兵,選的都是一些身高力大、武藝高強的勇士。他們身上裹著兩層鐵甲,號稱刀槍不入;“拐子馬”是騎兵,也都是一些能征善戰的將士。已往兀術帶領他們打仗,從來沒有打敗過。
嶽飛得到報告,就讓士兵們把刀斧都綁在長杆子上。然後派他的兒子嶽雲第一個出戰。嶽雲兩手提著一對 80 斤重的大鐵錐,領著將士們衝向敵人, 正碰上金兵的“鐵浮圖”和“拐子馬”。嶽家軍手執長刀、長斧先砍馬腿, 馬一受傷,馬上的金兵就從馬背上摔下來,有的摔傷了胳膊,舉不起刀;有的被馬壓住了腿,站不起來,前麵的馬一倒,前麵的馬也被絆倒在地。嶽家軍趁勢刀砍斧剁,把金兵殺得血流漂杵。兀術十分困難才逃回營寨裏。他一邊傷心地哭,一邊說:“我已往打仗,一向是靠‘鐵浮圖’和‘拐子馬’取勝,這一回算是完了。”
兀術不甘心,又調集了 12 萬大軍,在潁昌和嶽家軍大戰一場,結果依然吃了敗仗。嶽飛率領嶽家軍乘勝追擊,一向追到朱仙鎮,離東京隻有 45 裏遠。 兀術見大勢已去,一麵讓部下預備渡過黃河撤退,一麵又聚集了 10 萬人馬, 要和嶽飛做最終一戰。嶽飛派嶽雲、張憲率 500 名敢死隊員闖入金兵大營, 金兵已經被嶽家軍嚇破了膽,10 萬大軍沒有一個敢出來迎戰,都爭先恐後地往回跑,自相轔轢而死的人數也數不清。兀術感歎地說:“撼山易,撼嶽家軍難呀!”
嶽飛打敗了金兵的主力以後,給朝廷上了一道奏折,要求乘勝渡過黃河,收複失地。他對部下說:“這一回我們要一向打到黃龍府(金國中部,現在吉林省農安縣),與諸位痛飲一場。”沒有想到宋高宗卻傳來命令,讓嶽飛撤兵回朝,這是怎麽回事呢?
原來宋高宗隻想保住他的半壁江山,根本不想收複失地。他擔憂嶽飛真的打到中原,把被俘虜的宋欽宗接返來,同他爭奪皇位。他提拔了一個同他一個心眼兒的秦檜做丞相。秦檜本來是北宋的大臣,北宋消亡時,他也當了金兵的俘虜,因為他會看風使舵,有溜須拍馬的本領,巴結上金國的貴族。 之後,金國想讓他當內奸,就把他放返來。宋高宗和秦檜商量過後,以“孤軍深入,不可久留”為借口,一天連下 12 道金牌(由天子直接收回,表示有迫切軍情),命令嶽飛撤兵。
嶽飛接到金牌,又憤怒,又傷心。他長歎一口氣說:“十年之功,毀於一旦。”可是天子的命令他不能不執行。嶽家軍撤退的一路上,老百姓都擠在道邊挽留。他們說:“我們踮著腳尖望著你們的旗幟,側著耳朵去聽你們的馬蹄聲,誰想到你們來了又要回去,難道你們忍心丟掉即將成功的抗金事業嗎?”嶽飛聽了,心裏非常難受,他打算回去再勸說宋高宗持續北伐。他哪裏知道,宋高宗和秦檜早已定下陰險的毒計要陷害他呢。
嶽飛回到臨安以後,秦檜等人就消弭了他的兵權,還說他有野心。嶽飛知道他北伐的心願已經很難實現了,就辭去官職,回家給他母親守墓。秦檜趁著這個時機,拉攏了嶽飛手下一個叫王俊的軍官,讓他誣告嶽飛謀反。之後,他又把嶽飛手下的大將張憲和兒子嶽雲也抓起來,用重刑拷打,逼他們承認嶽飛想作亂。張憲和嶽雲死也不承認。秦檜雖然得不到口供,可是仍然把嶽飛抓起來。他拿著王俊寫的誣告狀紙,惡狠狠地問嶽飛說:“國家有什麽地方對不起你,你為什麽要謀反?”
嶽飛氣得火冒三丈,他憤怒地說:“我忠心報國,從沒有半點私心,你們不要陷害忠臣!”秦檜的嘍囉萬俟■(mò qíxiè)說:“有人控告你想到兵作亂。”
嶽飛唰地一聲撕破上衣,露出背上“精忠報國”四個大字,瞪著眼睛說:“我明天落入你們這幫奸臣手裏,另有什麽話好說,可惜我‘精忠報國’的心願不能實現了。”
嶽飛被誣陷的事兒傳出來以後,許多大臣都為嶽飛鳴不平。韓世忠親自跑去背後質問秦檜:“你說嶽飛謀反,有什麽憑據?”
秦檜瞠目結舌答不上來,半天才說:“嶽飛謀反雖然沒有憑據,但事兒莫須有(也許有)。”
公元 1142 年,嶽飛被殺害在風雲亭中,死時才 39 歲。 嶽飛雖然抱屈去世了,但是他的愛國精神卻在民間廣為流傳。之後,人們把嶽飛的墓遷到杭州西湖西北的棲霞嶺,又在墓邊建了一座嶽飛廟,還用鐵鑄了奏檜、王氏(秦檜的妻子)、張俊和萬俟■4 人的跪像,放在嶽飛墓前。有兩句詩: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鐵無辜鑄侫臣”,說的就是這件事。